近年來,隨著可穿戴電子、腦機接口和神經康復等前沿技術迅速發展,迫切需要將精密電子器件如同“皮膚”一般貼合到器官組織上,實現對生理信號的采集和調控。然而,傳統貼附方法往往導致器件內部產生巨大應力,尤其是當貼合在起伏不平的皮膚、大腦或神經表面時,器件內部脆弱的超薄金屬線路和芯片很容易因應力集中而損壞,這成為柔性電子發展的一大瓶頸。
近日,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宋延林團隊在打印墨滴行為控制等方面取得了系列進展。該團隊聯合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等單位,提出了一種新型的超薄膜材料轉移策略——液滴打印。